“老林,你说人这一辈子世纪汇通,最怕的是什么?”我端着茶杯,望着对面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友。
林建国放下手中的报纸,眯起眼睛:“最怕的啊,应该是孤独吧。”
“不对。”我摇摇头,“最怕的是到了我这个年纪才发现,原来身边那些看似亲近的人,其实都是有目的的。”
林建国愣了一下:“你这话什么意思?”
我苦笑一声:“你知道吗,我观察了这么多年,发现那些朋友很少、亲情淡薄的人,基本上都是三种人。而我,可能就是其中一种。”
01
说起来,我叫陈志远,今年52岁,在江南小城做了大半辈子的生意。年轻时候总觉得自己挺成功的,有房有车,生意也算红火。可是最近几年,我越来越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空虚。
特别是去年老婆走了之后,这种感觉更加强烈。不是离婚,是病走的。胃癌,发现的时候已经晚期了。
展开剩余94%“志远,你要好好照顾自己。”这是她临终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。
可是她走了之后,我才发现,原来我的世界是如此的安静。除了偶尔几个生意伙伴的电话,几乎没有人会主动联系我。就连儿子陈小波,也是一个月才打一次电话,而且每次都是要钱。
“爸,我这边有个项目,需要周转一下。”
“爸,孩子要上学,学费还差点。”
“爸,房子首付还差十万。”
每次接到儿子的电话,我心里都会咯噔一下。不是因为钱的问题,而是因为除了要钱,他似乎没有别的话跟我说。
那天晚上,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,看着手机通讯录里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,突然想给谁打个电话聊聊天。可是翻来翻去,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随便聊天的人。
生意伙伴?太功利了。
亲戚?大多数都是逢年过节才见面的。
同学?早就失去联系了。
邻居?点头之交而已。
我放下手机,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:我居然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。
02
第二天,我去找了林建国。林建国是我为数不多还能说上话的人,我们是高中同学,后来都留在了这个城市。不过他的日子过得比我滋润多了,儿女双全,孙子都上小学了。
“老林,你说一个人怎么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呢?”我问他。
林建国给我倒了杯茶:“你这是怎么了?突然感慨起来了?”
“我在想,为什么有些人朋友满天下,有些人却形单影只。”
林建国想了想:“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。我觉得啊,朋友少的人,大概有几种情况。”
“哪几种?”
“第一种,就是太自私的人。什么事都只考虑自己,从来不为别人着想。这种人,谁愿意跟他交朋友?”
我心里一紧。想起以前做生意的时候,我确实很少考虑合作伙伴的感受,总是想着怎么让自己利益最大化。
“第二种呢?”
“第二种,就是太骄傲的人。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,看不起这个,瞧不上那个。久而久之,谁还愿意靠近?”
我又是一阵心虚。年轻时候生意做得好,我确实有些飘飘然,觉得那些打工的人都不如我。
“还有第三种吗?”
“第三种,就是太冷漠的人。对什么都无所谓,别人的喜怒哀乐跟他没关系,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不愿意跟别人分享。这种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当然就孤独了。”
听到这里,我彻底沉默了。因为我发现,这三种人,我好像都沾边。
03
回到家,我开始回忆自己这些年的人际关系。
先说自私吧。记得十年前,我有个生意伙伴叫王大海,我们一起做建材生意。有一次,他家里出了事,急需用钱,想从公司账上先借点。按理说,这钱迟早要还的,而且我们关系也不错。
可是我当时想的是什么呢?我想的是万一他还不上怎么办,万一影响公司现金流怎么办。于是我找了一堆理由拒绝了他。
后来王大海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困难,但是我们的关系从那以后就变得很淡。再后来,他干脆退出了合作,我们就很少联系了。
现在想想,当时如果我能帮他一把,也许我们还能是好朋友。可是我选择了自保,失去了一个朋友。
再说骄傲。我记得刚发财那几年,确实有点目中无人。有一次同学聚会,大家都在聊各自的工作,有个同学说他在工厂上班,月薪三千。
我当时脱口而出:“三千块钱够干什么的?我一天都不止赚三千。”
那个同学当时脸就红了,后来整个聚会都没怎么说话。从那以后,同学聚会我也很少被邀请了。
最后说冷漠。这一点我自己都没意识到,直到老婆生病的时候。
“志远,你知道吗,你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冷漠了。”老婆躺在病床上,虚弱地对我说。
“我哪里冷漠了?我不是一直在照顾你吗?”
“你照顾我的身体,但是你从来不关心我的感受。我难受的时候,你只会说多喝水;我害怕的时候,你只会说没事的;我想聊天的时候,你总是在看手机。”
老婆的话像刀子一样刺进我的心里。我这才意识到,原来我真的是个冷漠的人。我以为给钱就是关爱,我以为在场就是陪伴,但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用心去感受过别人的情绪。
04
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,我开始尝试改变。首先,我想修复跟儿子的关系。
陈小波在省城工作,做IT的,收入还可以。但是我们父子之间,除了钱,似乎没有别的话题。
我主动给他打了个电话。
“小波,最近工作怎么样?”
“还行吧,挺忙的。爸,你有什么事吗?”
“没什么事,就是想跟你聊聊天。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:“聊天?聊什么?”
我突然发现,我竟然不知道该跟自己的儿子聊什么。他的工作我不懂,他的生活我不了解,他的朋友我不认识。
“你…你最近有什么烦心事吗?”我硬着头皮问。
“烦心事?”陈小波笑了笑,“爸,你今天怎么了?以前你从来不问这些的。”
是啊,以前我从来不问这些。我只关心他缺不缺钱,工作稳不稳定,什么时候结婚。至于他开不开心,有什么想法,我从来没有主动关心过。
“我…我想了解了解你的生活。”
“算了吧,爸。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聊的。你要是没别的事,我就挂了,还有工作要做。”
电话挂断了,我握着手机,心里五味杂陈。儿子说得对,我们之间确实没什么好聊的。这不是他的问题,是我的问题。这么多年来,我从来没有真正走进过他的内心世界。
05
接下来,我尝试修复其他的人际关系。我想起了王大海,于是托人打听到他现在的联系方式,给他打了个电话。
“大海,是我,志远。”
“志远?”王大海的声音听起来很惊讶,“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?”
“我…我想跟你道个歉世纪汇通。”
“道歉?道什么歉?”
“十年前你家里有困难的时候,我应该帮你的。是我太自私了。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,久到我以为他挂了电话。
“志远,”王大海终于开口了,“这些年我也想过这件事。其实我不怪你,生意就是生意,你有你的考虑。”
“可是我们是朋友啊。”
“是朋友。”王大海说,“但是朋友也有远近亲疏。可能在你心里,我从来就不是那种可以掏心掏肺的朋友。”
这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。是的,在我心里,王大海确实只是个生意伙伴,不是真正的朋友。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?
“大海,如果现在我们重新开始,还能做朋友吗?”
“志远,我们都50多岁了,不是20多岁的小伙子了。有些东西错过了就错过了,不是说重新开始就能重新开始的。”
电话再次挂断,我坐在那里,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。
06
我开始反思,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一个人?
想来想去,我觉得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。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,父母都是工人,家里条件不好。从小我就被教育要靠自己,不要指望别人。
“人心隔肚皮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”这是我妈经常说的话。
“靠山山倒,靠人人跑,靠自己最牢靠。”这是我爸的口头禅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,我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自我保护,学会了不轻易相信别人,学会了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。
后来做生意成功了,这种性格特点反而被强化了。因为在商场上,确实需要保持警惕,确实不能轻易相信别人。但是我把这套商场上的规则,用到了所有的人际关系中。
我把每个人都当成了潜在的竞争对手或者利益相关者,从来没有把任何人当成真正的朋友。
就连对家人,我也是这样。我觉得给他们钱就是爱,给他们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关心。至于情感上的交流,精神上的支持,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也是必要的。
07
就在我为这些事情苦恼的时候,发生了一件事,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。
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,我在小区里散步,看到一群老人在凉亭里下棋聊天。其中有个老人我认识,叫张师傅,以前是我们厂里的工人。
“陈老板!”张师傅看到我,热情地打招呼。
“张师傅,下棋呢?”
“是啊,闲着也是闲着。陈老板要不要来一局?”
我正想拒绝,突然想起林建国的话,于是点点头:“好啊。”
坐下来下棋的时候,我发现这些老人之间的关系很有意思。他们会为了一步棋争论半天,会互相开玩笑,会关心彼此的身体状况,会分享各自家里的事情。
“老李,你孙女考上大学了?”
“是啊,考上了师范学院,将来当老师。”
“那好啊,当老师稳定。我们家那小子就不行,天天想着创业,搞得我们老两口提心吊胆的。”
“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,你就别操心了。”
听着他们的对话,我突然有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。不是因为他们故意排斥我,而是因为我融入不进去。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聊天,不知道该怎么分享自己的生活,更不知道该怎么关心别人。
下完棋,张师傅问我:“陈老板,你一个人住啊?”
“是啊,一个人。”
“那多寂寞啊。要不你也经常过来坐坐,我们这些老头子虽然没什么文化,但是聊聊天还是可以的。”
我点点头,但是心里知道,我不会再来的。不是因为看不起他们,而是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相处。
回到家,我坐在客厅里,突然想起了一件事。
去年老婆住院的时候,有一天我去病房,发现她在跟隔壁床的病友聊天,聊得很开心。那个病友是个农村来的老太太,文化不高,但是人很善良。
“你老伴对你真好。”老太太对我老婆说。
“是啊,他一直在照顾我。”老婆笑着说。
“可是我怎么感觉你不太开心呢?”
老婆愣了一下,然后苦笑:“你看出来了?”
“当然看出来了。我虽然没文化,但是人情世故还是懂一些的。你老伴是个好人,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关心人。”
“是啊。”老婆叹了口气,“他以为给我买最好的药,找最好的医生,就是对我好了。可是我真正需要的,是他能陪我说说话,听我倾诉一下心里的害怕。”
“男人都这样,心粗。你要主动跟他说。”
“说了也没用,他听不懂。”
当时我就站在门口,听到了这段对话。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,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。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一个害怕的女人,不知道该怎么跟她分享内心的感受。
现在想起这件事,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:原来朋友少、亲情淡薄的人,不是因为别人不愿意跟他们交往,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交往。
而我,就是这样的人。我是那种自私、骄傲、冷漠的人,我不知道该怎么真正地关心别人,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,不知道该怎么建立真正的友谊。
这个认识让我既痛苦又绝望。因为我已经52岁了,这么多年养成的性格,还能改变吗?
08
就在我陷入绝望的时候,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想法。
那天我去银行办事,排队的时候前面有个小姑娘在哭。她看起来二十多岁,穿着很朴素,手里拿着一张银行卡。
“怎么了?”我忍不住问了一句。
小姑娘抬起头看了我一眼,犹豫了一下说:“我爸住院了,需要交手术费,可是卡里的钱不够。”
“差多少?”
“差三万。”小姑娘又开始哭,“我已经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人,还是不够。”
我看着她,突然想起了十年前的王大海。如果当时有人能帮王大海一把,也许他就不会那么绝望了。
“我借给你。”我脱口而出。
小姑娘愣住了:“你…你说什么?”
“我说我借给你三万块钱。”
“可是…可是我们不认识啊。”
“没关系,救人要紧。”
我陪着小姑娘去取了钱,然后又陪她去医院交了手术费。在医院里,我见到了她的父亲,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工,因为从脚手架上摔下来,需要做手术。
“谢谢,谢谢您。”小姑娘的母亲握着我的手,眼泪直流。
“没事,应该的。”我说。
“您留个联系方式吧,我们一定会还钱的。”
我留了电话号码,但是心里并没有指望他们还钱。三万块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,但是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救命钱。
走出医院的时候,我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。不是因为做了好事,而是因为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关心别人。
09
这件事之后,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。
首先,我重新给儿子打了电话。
“小波,我想去看看你。”
“看我?”陈小波很惊讶,“你要来省城?”
“是啊,我想看看你住的地方,看看你的生活。”
“可是我这里很乱,而且我平时工作很忙…”
“没关系,我不会打扰你工作的。我就是想…想了解一下你。”
陈小波沉默了一会儿:“那…那好吧。”
周末的时候,我开车去了省城。陈小波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里,房子不大,但是收拾得很干净。
“爸,你坐。”陈小波给我倒了杯水,“你怎么突然想来看我了?”
“我想跟你聊聊。”我说,“聊聊你的工作,你的生活,你的想法。”
“我的想法?”陈小波笑了笑,“我有什么想法?每天上班下班,挣钱养家,没什么特别的想法。”
“你快30岁了,还没有女朋友吗?”
“有过,但是分手了。”
“为什么分手?”
陈小波看了我一眼:“爸,你真的想知道?”
“想知道。”
“因为她说我像你。”
我愣住了:“像我?”
“她说我太冷漠,不知道关心人。她生病的时候,我只会说多喝水;她不开心的时候,我只会说没事的;她想要的不是钱,而是陪伴,但是我不懂。”
听到这话,我的心像被重锤敲击了一样。原来我的冷漠不仅影响了我自己的人际关系,还影响了儿子。
“小波,”我说,“爸爸对不起你。”
“对不起我什么?”
“我没有教会你怎么爱别人,怎么关心别人。我自己都不会,怎么能教你呢?”
陈小波看着我,眼中有种复杂的表情:“爸,你今天怎么了?”
“我想改变。”我说,“我想学会怎么做一个有温度的人。”
10
从省城回来之后,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怎么跟别人相处。
我重新去了小区的凉亭,跟那些老人下棋聊天。一开始很不自在,但是慢慢地,我发现其实跟人聊天并没有那么难。
“张师傅,你孙子找到工作了吗?”我问。
“找到了,在一家公司做销售。工资不高,但是年轻人嘛,慢慢来。”
“销售挺锻炼人的。”我说,“我以前也做过销售。”
“是吗?陈老板还做过销售?”
“是啊,刚开始创业的时候,什么都要自己做。”
就这样,我开始跟他们分享我的经历,也开始关心他们的生活。我发现,原来跟人交流是这么简单的事情,只要你愿意敞开心扉。
我还主动联系了一些老同学。虽然有些人已经很疏远了,但是也有一些人愿意重新开始交往。
“志远,你变了。”有个同学对我说。
“怎么变了?”
“以前你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现在感觉亲近多了。”
我笑了笑:“人到中年,总要学会一些东西。”
最让我意外的是,那个借钱给她父亲治病的小姑娘,居然真的还钱了。不仅还了本金,还给了我一些利息。
“叔叔,谢谢您当时帮助我们。”小姑娘说,“我爸爸的手术很成功,现在已经康复了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我说,“以后有困难就说,能帮的我一定帮。”
“您真是个好人。”
听到这话,我心里暖暖的。这是我第一次被人说是好人,这种感觉真的很棒。
11
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我和儿子的关系上。
经过那次省城之行,我们开始经常通电话。不再是他要钱我给钱的那种通话,而是真正的聊天。
“爸,我交女朋友了。”有一天,陈小波在电话里告诉我。
“是吗?什么样的女孩?”
“很好的女孩,做老师的。她说我最近变了很多,变得温柔了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我笑着说,“什么时候带回来给我看看?”
“过段时间吧。爸,谢谢你。”
“谢我什么?”
“谢谢你教会了我怎么关心别人。虽然你教得有点晚,但是总比不教好。”
听到这话,我的眼眶湿润了。原来改变自己,不仅能让自己过得更好,还能影响到身边的人。
春节的时候,陈小波真的带着女朋友回来了。那个女孩叫李雨,很文静,很善良。她看到我的时候,主动叫了声“叔叔好”。
“叔叔,小波经常跟我说起您。”李雨说,“他说您是个很有智慧的人。”
“我哪有什么智慧。”我笑着说,“我就是个普通的老头子。”
“不普通。”李雨认真地说,“能在这个年纪还愿意改变自己的人,都不普通。”
那个春节,是我这些年过得最开心的春节。家里有了生气,有了笑声,有了温暖。
12
现在回想起来,我52岁才明白的这个道理,其实很简单:朋友很少、亲情淡薄的人,通常是那些太自私、太骄傲、太冷漠的人。但是,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认识到了却不愿意改变。
我庆幸自己还不算太晚。虽然52岁才醒悟,但是至少我还有时间去弥补,去改变,去重新建立人际关系。
现在的我,有了一些真正可以聊天的朋友,有了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,还有了一个准儿媳妇。虽然失去的时间无法挽回,但是剩下的时间,我要过得更有意义。
结语
人这一辈子,最重要的不是赚了多少钱,做了多大的生意,而是身边有多少真心关心你的人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朋友很少,亲情淡薄,不要怨天尤人,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那三种人中的一种。如果是,那就从现在开始改变。只要愿意改变,什么时候都不算晚。毕竟,一个有温度的人生,比一个成功但孤独的人生,要幸福得多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世纪汇通
发布于:北京市配查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